自今年起,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以及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等教育机构纷纷推出了新的招生政策。在这些新政策中,“本博贯通”的教育模式尤为引人注目。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培养模式之前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
记者经过整理发现,在近三年的时间内,已有超过10所高校实施了“本博一体化”的招生政策。目前,这些高校所开设的“本博一体化”专业,除了涵盖医学领域之外,还主要集中于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工科、机器人、自动化以及低空技术等众多新兴的前沿学科,同时还包括各校各自的传统优势专业。
创意配图 据图虫创意
参加“本博贯通”项目,考生需留意哪些事项?教育专家指出,此类培养模式需满足转段评估或推荐免试条件,故并非所有学生都能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此外,考生还需了解中途退出的途径,若未能完成博士学业,明确退出后是否能获得相应的本科或硕士学位亦至关重要。
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指出,“本博贯通”这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趋势,然而,它并非是唯一或者普遍适用的路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需要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迫切需要众多优秀的应用型、复合型和管理型人才。这种贯通式的培养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以学术研究为方向或专注于特定高精尖技术攻关的人才培养。针对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传统的分段式教育培养、专业型硕士以及应用型博士等教育模式,依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科院大学和福耀科技大学
面向全体新生推行“本博贯通”
中国科学院大学最新消息显示,2025年,该校录取的所有本科生都将纳入贯通培养体系。该体系包含两个培养阶段,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学习进度灵活调整培养计划。此外,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亦公布,将于2025年计划招收不超过100名学生,并实施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2025年4月21日,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宣告成立;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学院致力于打造一个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正式对外公布,计划于2025年在其未来精工技术学院设立“卓越班”,具体包括“空天信息卓越班”和“激光智能制造卓越班”两个专业方向。该学院将实施本博贯通的培养模式,学生仅需7年时间便可获得博士学位。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于今年新成立了“云山拔尖班”,该班级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本科生,并采用“2+4+X”的连贯培养体系进行教育。本科前两年,学生需遵循数学专业的培养规范,夯实数学根基;本科阶段的后两年以及硕士研究生的两年,至少有50%的学生将获得保送资格,进入顶尖的985高校深造;此外,我们还为学生预留了选择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路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计划于2025年增设本硕一体“4+1”项目、本博无缝对接“4+4”及“3+1+X”等多种招生与培养方案。
在此之前,“本博贯通”教育模式主要针对医学领域进行培养。然而,在最近的三年间,已有超过10所高等院校相继推出了“本博贯通”的招生计划。
北京邮电大学于2022年创建了未来学院,并设立了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项目“元班”。北京科技大学从2023年起招收纳米试验班学生,并推行八年一贯制的本博一体化培养计划。同年,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了“钱学森工程科学试点班”,并实施了“4+4”本博一体化培养方案。2024年,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增设了“雷军班”,并开始执行“本博贯通”的培养模式。
“本博贯通”式培养
主要集中在AI等新兴前沿专业
在国内,贯通式培养的主要实行途径为推荐免试或校内选拔。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学生若能顺利完成既定教学计划,且在前三年学习中未曾出现任何挂科记录,便可通过推荐免试的方式直接申请攻读博士学位。而中国人民大学的特色经济学本硕博实验班,则每年都会从全校本科新生中挑选出优秀学子,经过包括材料审核、笔试和面试等多个环节的严格筛选,最终才得以录取。一些高等院校在本科教育阶段便允许学生选择修读硕士或博士课程,并积极推动学分之间的相互认可。
记者经过整理发现,目前开设的本硕博连读专业除医学领域外,主要涵盖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工科、机器人、工程科学、自动化、低空技术等众多新兴前沿学科,以及各校所擅长的传统优势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在去年还举办了一场名为“哲学顶尖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研讨会”的活动,旨在促进哲学领域顶尖人才的本科至博士阶段的无缝衔接培养。
创意配图 据图虫创意
2020年9月,我国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以及财政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这一文件,其中明确提出需强化系统的科研训练,依托大型团队、平台和项目来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硕士与博士培养的衔接,并实施培养方案的统一设计。
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对此指出,国家科技竞争的核心战场集中在新兴前沿学科领域,这些领域知识更新迅速,技术门槛较高,研发资金投入巨大,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通过贯通培养模式,可以更迅速、更高效地培育出能够参与甚至引领这些领域发展的顶尖人才。
徐飞指出,在高校中针对优势专业实施贯通式培养,是高校将优质资源(如卓越师资、先进设施、丰富积累)汇聚一处,塑造“人才高峰”的必然趋势。此举有助于加强和增强学校的学术声望与竞争实力,进而形成“强者愈强”的积极循环。此外,这些专业的培养模式相对完善,便于制定出高水平的贯通培养计划。
“本博贯通”如何选?
学生要把准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教育专家向红星新闻记者透露,实施贯通式教育需满足转段考核或推荐免试的条件,故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确保获得博士学位。学生不应因采用贯通式培养方式而放松学习态度,否则可能导致质量问题。贯通体系教育的初衷在于防止学生过度关注升学问题。同时,必须弄明白中途退出的途径,需明确若学生未能完成博士学业,退出时能否获得相应的本科或硕士学位,这一点在考生报考时必须予以重视。
储朝晖研究员指出,当前众多优秀本科生和优质生源正大量流失。不少高校实施“本博贯通”教育模式,目的在于留住这些优质生源。此外,高校还着眼于长远,试图对学生培养进行整体规划。若高校的规划与学生的成长轨迹及个人选择相契合,则对双方均有益处;反之,若不匹配,甚至可能阻碍学生的成长。学生入学伊始,便需明确自身的优势、潜在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的路径。以人工智能专业为例,该领域竞争激烈,充满变数,即便对于大学而言,紧跟企业前沿技术都颇具挑战,若学生在这一领域缺乏优势与潜能,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储朝晖提出,高校应对“本博贯通”模式下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此举对于不适合这一模式的学生而言,意味着一种解脱;否则,直接从本科跳至博士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成为一种束缚。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