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公共场所的卫生间中,缺乏文字指引,仅以抽象图案来区分男女,这使得男女标识变得难以辨认,许多人在上卫生间前不得不先猜测一番,甚至有人因为猜错而误入,结果引发了诸多不便。
近些年,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标识已经变成了一些商家推广策略的一部分,以及设计师展示才华的平台。不少地方为了追求所谓的“设计感”,使得公共卫生间标识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风格化和个性化趋势,然而,这种趋势却与大众的实际需求渐行渐远,导致许多人看了之后感到困惑,难以识别。
公共场所的标识首要任务是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指示服务,其核心应确保信息的普遍易懂。这些标识旨在服务于使用者,优质的标识设计能够帮助人们迅速把握其含义。标识中的图形设计初衷是为了超越文字的局限,便于不同人群的理解,但若设计过于复杂,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范围,实际上就变成了设置信息沟通的障碍。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这一国家标准GB/T 10001中载明,男性专用设施的图形标识采用裤装形象,而女性专用设施则用裙装来表示,这两种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且易于辨识。这些标准仅作为建议而非硬性要求,因此在具体应用时,并不妨碍创新设计。
实现公共卫生间标识既实用又富有创意,实际上并非难题。只需遵循大众共识及现行规范,适度进行创新,这并非对设计风格的破坏,而是对其实用性的坚持。
在此条件之下,标识设计可以通过细致观察,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比如,江苏南京的红山森林动物园运用动物手绘的标牌,不仅文字清晰,还顺便普及了动物的性别知识;陕西考古博物馆则从文物中汲取创意,展示了唐代男女的流行服饰,让人一眼就能辨认,同时也打造出了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标识。
公共卫生间标志虽微不足道,却足以映射出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状况和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的文化关怀。相关部门需迅速对民众需求作出反应,地方规范亦需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具体化,确立标识设计的最低标准,确保指引明确无误。同时,还需防止过度纠正和过于统一,为发挥个性和创新提供空间。
在探讨如何使事物呈现多样性时,我们应将其实用性置于最重要的位置。提高公共设施的建设标准与城市服务的质量,往往正是这些贴近民生的点滴之处所决定的。(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