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夜间,一条“妻子善意进行按摩却导致丈夫小脑梗塞”的消息迅速攀升至热门话题。原本应当是温馨舒缓的按摩过程,竟然演变成了一场可能危及生命的惊险事故,这不禁引发了公众对于按摩操作安全性的深度忧虑。
事件突发
张先生,一位47岁的企业高管,长期以来饱受肩颈疼痛的折磨。在事发当天,他依照妻子从网络上学到的最新按摩技巧,对其肩颈进行了按摩。按摩结束后,他的肩颈感觉确实有所缓解。然而,仅仅半小时后,张先生便出现了头晕目眩的症状。他误以为是过度劳累所致,于是躺下休息。然而,到了第二天,他的症状并未有所缓解,甚至走路时都显得摇摇晃晃。
确诊病情
张先生抵达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黄焕负责接诊。黄医师在检查过程中观察到张先生表现出眩晕、行走不稳以及眼球震颤等症状。随后,通过头颅MRI检查,揭示了张先生右侧小脑存在大面积梗死的状况;颈部CTA检查则显示出右侧椎动脉V2段呈现出夹层样的病变。最终,通过脑血管造影的确诊,明确了张先生患有右侧动脉夹层的疾病。
类似案例不少
黄焕医生近两年来接诊了多例具有相似症状的患者,这些患者在发病前都曾接受过按摩治疗。台湾女演员林依晨的母亲也因接受推拿而引发了小脑中风。在青年和中年人群中,卒中病因中大约有10%至25%与颈动脉或椎动脉的夹层有关,其中椎动脉夹层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8.4%。
发病原理
颈部遭受外力撞击或过度旋转,可能导致椎动脉的内层出现裂痕,血液随后流入内膜与中层之间,这会使得血管直径减小,并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一旦血栓脱落,若进入颅内细小的血管,就可能引发脑梗塞。椎动脉的V2段被骨骼所包围,缺乏缓冲空间,因此在按摩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伤害。
权威警告
美国心脏协会已发出明确警示,颈部按摩可能大幅提升中风的风险;过分追求“咔哒”声的扳颈手法尤其危险。过度使用按摩椅、急剧转动头部等行为也可能引发血管破裂。除了按摩本身,这些因素同样需要引起警惕;公众应当增强对个人安全的重视。
专家提醒
黄焕建议三类人群在进行按摩时应格外小心,若考虑舒缓身心,应首先留意避免按摩颈动脉窦和椎动脉穿行区等高风险区域;同时,按摩力度需适度,一旦感到疼痛应立即停止;并且,务必选择正规的按摩机构。如果确实有按摩的需求,建议先前往医院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宜进行按摩。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频繁体验按摩以缓解疲劳?关于按摩的安全性,你持有怎样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