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午后,上海图书馆东馆的阅剧场内,悠扬的歌声回荡。一场生动呈现壮族文化特色的演出正热烈进行。来自云南富宁坡芽歌书合唱团的成员们,身着充满民族特色的服装,借助“坡芽情歌”这一形式,成功搭建了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这场演出有哪些精彩之处?让我们一同踏入现场,一探究竟。
古老情歌魅力
“坡芽情歌”起源于云南省富宁县,被赞誉为“壮族爱情密码”。2006年,这首歌曲在富宁县剥隘镇的坡芽村再次响起。该歌曲由81个图画符号构成,每个符号均对应一首情歌,这些情歌共同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这些歌曲采用了壮族北部方言进行演唱,采用五言句式,韵律丰富多变;男女对唱时,展现了刚毅与柔美相融合的韵味,其独特的吸引力令人陶醉。
非遗荣耀时刻
2011年5月,“坡芽歌书”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第三批被收录的项目之一。紧接着,2012年12月,农凤妹女士荣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称号。从此,这一文化遗产得到了更高级别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更多人深入了解这一悠久的文化传承。
现场互动体验
现场呈现了山歌、舞蹈以及壮剧的精彩选段,并穿插了互动活动。观众们面前有81幅图案可供挑选,聆听农凤妹娓娓道来图案背后的故事。随着表演逐渐进入尾声,观众们纷纷与合唱团成员合影留念。被选为“幸运观众”的查女士即便听不懂歌词,却从多个角度深刻体会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吸引力。
传承责任担当
农凤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对坡芽情歌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她坚信,推广这一歌唱形式是她肩负的责任,因为坡芽情歌不仅是壮族人民表达情感的古老方式,而且如今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富宁坡芽歌书合唱团成立以来,已经过去了13年,该团多次在国内外舞台上演唱坡芽情歌,使其声誉传播甚广。
感恩沪滇协作
坡芽歌书合唱团的负责人黄祥透露,此次上海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向上海表达对富宁地区提供的援助表示衷心的感谢。自1996年上海启动对云南的援助计划,两地携手走过了29年的合作之路,双方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上海图书馆在项目实施期间,向文山州的基层单位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这些资源覆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对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化多元展示
在演出间隙,一场名为“坡芽情歌起,申城雅意浓——云南富宁坡芽情歌文化展”的活动在上海市图书馆东馆盛大启动。该展览运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坡芽歌书”的独特魅力。在非遗文创区,展出了36种超过800件的文创产品,而在特色农产品销售区,则展出了200余件农产品。这一举措旨在让上海的市民能够近距离感受壮族文化的独特韵味。
关于“坡芽情歌”这一传统艺术,您如何看待?在传承这一艺术的过程中,您是否有特定的措施和提议?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此外,恳请您对本文给予点赞并推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