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稳固基石,而空间设施则是工业成长的关键支柱。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产业化平台的支持能力,以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入驻呢?6月30日,成都市经信局与市新经济委共同主办了一场名为“智造空间·筑梦未来”的重点产业化载体(制造业)场景发布专场活动。该活动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功举办。活动中,成都市产业化载体(制造业)运营机构的代表们与有意入驻的产业化载体企业(团队)的代表们共同参与了此次盛会。
活动现场
在活动现场,成都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的院长王福平公布了《成都市重点产业化载体(制造业)场景清单》,这份清单包含了95个关键产业化载体,覆盖了成都市的各个区(市)县,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载体面积约823万平方米
将成为创新创业平台空间
在前期阶段,我们与成都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以及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紧密合作,对全市的制造业产业化基地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搜集,并据此编制出了今天向大家公布的载体场景目录。在活动期间,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的负责人透露,这份清单中所列出的可供入驻的载体总面积约为823万平方米。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阐述道,观察全市制造业产业化载体的招引企业,其产业定位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先进能源这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这些细分领域与各区域的主导产业方向大体相符。而入驻的企业,多数为轻型制造和技术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它们之间还展现出明显的产业关联性。
这位负责人指出,产业园区实现从“提供土地”到“提供平台”的转型,产业化载体扮演了关键角色,同时也是中小微企业以低成本起步、轻负担成长的最佳选择。我们期待更多中小微企业能够把产业化载体视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我们也热忱欢迎全国各路有志于在蓉城投资创业的企业,通过线上咨询、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全面深入了解、密切关注成都市的产业化平台状况,把产业化平台视为来蓉发展的首选之地,并成为“企业云集”的重要一员。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加强产业载体运营
为“立园满园”提供高质量支撑
在活动中,王福平公布了《成都市重点产业化载体(制造业)场景清单》。据红星新闻记者了解,这份清单总共包含了95个关键产业化载体,它们遍布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等成都市的所有区县。
成都产业功能区投资运营集团以及联东U谷成都公司,鉴于其多个园区均被纳入该场景清单,于活动上着重介绍了这些重点产业化载体(制造业)。
陈岚,成都产业功能区投资运营集团的项目经理,透露成都产投集团已成功建设了约500万平方米的各类产业设施,涵盖标准化厂房、高端科创空间以及定制化厂房,这一规模已基本囊括了全市的核心产业链。“功能区集团正努力成为成都产投集团产业载体的先锋,以及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产业空间综合运营商。”陈岚如此表述。
联东U谷成都公司负责人余明洪透露,联东集团在成都地区已成功投资并运营了14个产业园区,其中包括12个重资产项目以及2个轻资产管理的输出项目。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经协助成都吸引了650家新兴科技和先进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涉及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以及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的相关负责人就此次发布的重点产业化载体场景清单表达了看法,他们认为,产业载体就如同“路由器”,它不仅提供物理空间,更是产业生态的“链接器”和“加速器”。清单公布后,接下来如何加强建设和运营?该负责人提出,全市的载体运营机构需要增强专业化运营水平,为“立园满园”的工作提供有力的高质量支持。同时,我们期望区(市)县能够增强对产业化平台及入驻企业的关注与扶持,并将这些入驻平台内的企业视为推动产业集群提升能力的关键环节。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摄影报道
编辑 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