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半年报即将揭晓,众多外资机构纷纷发布了对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预测。“韧性”一词被广泛用作评估中国经济的核心词汇,众多机构均对中国资产的潜在增长机会持乐观态度。
摩根士丹利近期对接下来两年的我国经济增长率预测进行了上调,他们指出,当前的政策体系致力于为经济提供坚实支撑,同时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并稳妥地推动经济结构的再平衡。此外,高盛、野村、德意志银行等机构也纷纷提高了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估值。
中国经济展现韧性
汇丰的全球投资研究团队指出,全球经济正承受着更多的下行压力。预计到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降至2.5%。然而,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同时,着眼于未来、致力于稳健发展的宏观政策持续发挥作用,这将为国内需求的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认为,我国服务业产出及零售业表现均表现出强劲的韧性。
以最新统计数据为证,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5月份我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及音像设备、通讯设备、文化办公用品以及家具等类别商品零售额均实现了25.6%至53%的同比增长,共同促进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增幅达到了1.9个百分点。
巴克莱研究团队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消费表现显著好于预期。今年前五个月,我国零售销售数据四次突破市场预期,这一成果主要归功于今年实施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效果显著,超出预期。与此同时,汽车销售市场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汽车销量复苏速度普遍超出预期,预计这一积极趋势将在下半年得以延续。
政策效能持续释放
政策效力持续显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韧性的关键支撑。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当前政策体系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正稳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再平衡。
中国决策者增强了政策激励措施,增加了2025年的财政预算规模,同时调整了货币政策。这些行动已经促进了经济增长的改善。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指出,鉴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政策在接下来的数月内可能会继续为我国家庭消费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熊奕指出,我国货币政策的宽松态势以及财政支出的加速实施有望持续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措施,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信贷增长将有效拉动内需。另一方面,从今年3月至4月的数据来看,财政支出显著提速,这表明政府坚定地通过提前实施财政政策来刺激内需。
熊奕认为,在短期内,财政政策仍有较大的操作余地,可以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央行也将运用其结构性政策工具来推动信贷规模的增加。
资产市场受到关注
在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平稳运行的背景下,中国资产受到市场关注。
赵耀庭指出,欧洲、日本和中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宏观经济形势正在逐渐改善。特别是中国股市,有望从政府增强支持措施中获益。目前,中国股市的估值依旧处于相对合理的状态,投资者正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机器人等关键科技领域的进展。
在为期两周的欧洲与亚洲路演活动期间,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部门负责人王宗豪观察到,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关注度有所上升。他指出,众多投资者普遍认为中国股市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具吸引力,并期待看到一种更加持续且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人民币对美元将温和升值
外资机构普遍看好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前景。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贸易优势有望持续助力人民币的强势,预计到2025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达到7.0,而到2026年年底,这一比率将进一步攀升至6.7。
摩根士丹利全球外汇研究团队预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呈现温和上涨趋势,而美元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预计将持续经历显著的贬值过程。这一预测背后的主要动因有三点:
在政策环境高度不稳定的情况下,美元的“安全港”地位有所削弱,同时,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汇率风险的规避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再者,美国经济的放缓速度相较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更为显著。